鉤端螺旋體症的診斷與治療
2020-03-05
鉤端螺旋體是遍布全世界的人畜共通傳染病,可以藉由接觸感染者的尿液或被汙染的水源感染各種哺乳類(包括老鼠、馬、牛、豬、狗、貓、海獅、海豹等等)。目前發現22種 (species)鉤端螺旋體中有至少10種具有致病性以及7種要致病不致病的尷尬螺旋體。而這些具致病性的鉤端螺旋體中又根據他們的抗原結構分成26血清組(serogroups)其中包含至少260種血清型 (pathogenic serovars)。現在大家常稱呼的比如出血黃疸型、shermani、澳大利亞型等等都是在指這些血清型。
夏天是鉤端螺旋體特別活躍的季節,攝氏28-30度最適合他們生存(台灣根本鉤端天堂)。同時,他們可以在濕潤的泥土裡存活好幾個月。1972年在貓身上檢驗到鉤端螺旋體的抗體之後,在世界各地都有檢出,而不同地區盛行的型別有所不同,感染率也有相當大的落差 (4%-33%)。鄉下貓咪容易被其他動物傳染或吃了感染鉤端螺旋體的老鼠然後,藉由尿液排出病原造成感染。理所當然地,住在室外的貓咪感染風險高得多。
鉤端螺旋體是一種細菌,藉由黏膜、傷口、脆弱潮濕的皮膚等進入狗體內引起菌血症大約維持七天。菌血症時會進入急性感染期,如果是感染致病性高的菌株比如出血黃疸型便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比如黃疸、溶血、甚至死亡。接著這可惡的細菌會傷害血管內皮,間接導致腎臟傷害。感染後大約第十天細菌進駐腎臟後就會開始排毒,排毒的時間可能數天到數個月。貓咪感染鉤端螺旋體引發臨床症狀的文獻很少,目前還沒有研究出完整致病機制,只知道貓咪可能會完全沒有臨床症狀,默默地感染鉤端螺旋體,變成帶原者排毒。而狗與人感染鉤端可能出現恐怖的"鉤端肺出血症候群 (leptospiral pulmonary haemorrhage syndrome, LPHS)還沒有發現貓咪的案例,倒是有些慢性肝臟感染、纖維化、壞死以及其他器官損傷的病例。
貓感染鉤端螺旋體常見包括多渴多尿、血尿、葡萄膜炎、跛腳、嗜睡、厭食、體重下降、腹水產生、嘔吐、拉肚子、疼痛與皮膚發炎等等超級不具特異性的令人尷尬的症狀。有些腎病的貓被發現有鉤端螺旋體的抗體,因此或許在急性腎病與戶外活動病史的貓咪也需要排除這個疾病。不同型別導致的症狀與器官損傷也大相逕庭,許多根本也沒症狀,然而文獻也不多就是了。
顯微凝集 (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 MAT)是最常使用的診斷方式,感染細菌後第十五天左右MAT就會顯示陽性。貓咪不像狗可能接種鉤端螺旋體疫苗,且貓咪的鉤端螺旋體力價通常較低,因此當抗體力價小幅度上升即可診斷感染。
酵素連結免疫吸附試驗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檢測比較早出現的抗體IgM,感染的4-6天候就檢驗陽性,意思是在臨床症狀出現之前就可以驗到。痾,可是如果沒有症狀的話我哪知道他要驗鉤端阿,太不切實際了吧。聚合酶鏈鎖反應 (poly chain reaction, PCR)的檢測檢測病毒血症或是在尿中排毒的鉤端螺旋體本人的DNA,可以用Real-time PCR增強檢測的敏感性也是要在恰巧病毒血症或排毒的時候才驗得到。現在台灣不確定哪裡可以做到ELISA,那鉤端螺旋體的MAT和PCR基本上嘉義大學的鉤端螺旋體實驗室都可以做檢測。
治療方式說得容易,就是靜脈注射ampicillin (或penicillin G或augmentin)等到動物身體狀況穩定後再吃六週的doxycycline消滅住在腎臟裡的鉤端螺旋體。相對於狗,貓咪比較少會有急性肝腎衰竭的狀況,所以或許要透析、新鮮冷凍血漿等高階治療得比例應該較少一些。
最後,貓沒有疫苗阿,因此最好預防鉤端螺旋體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觸。把貓好好地關在家裡會是聰明的選擇。而當和貓咪一起飼養的動物罹患鉤端螺旋體感染時,可以給貓咪吃兩週doxycycline 10mg/kg/day。由於這種狀況下貓咪不見得有症狀,在清理這類貓咪尿液時要戴手套,千萬,要小心。
參考文獻:Leptospirosis in cats: Current literature review to guid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