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跟家中狗狗的相處之道
2020-01-20
![](https://0aa9013d64.clvaw-cdnwnd.com/1093e786ffe431098ac496920b49f7d2/200000066-3845a3845d/barking-gc5f5cb165_640.jpg?ph=0aa9013d64)
診間裡,懷孕的飼主滿臉愁容對我說他的岳父母希望他們把狗送養:公公怕狗咬傷小朋友。可愛的小土狗在診療臺上蜷縮、緊貼著媽媽,打完疫苗剛放到地上就狂奔逃離診間。
『沒辦法區分狗的情緒可能增加被狗咬的風險。』
英國...又是英國研究:心理學家與獸醫合作,找來430名4到10歲的小孩以及120青年,每位接受測試的人類分別看生氣的狗、傷心的狗以及開心的狗三段影片,並描述影片中狗的情緒。實驗發現人類們大約能掌握65%的狗兒情緒,而年齡增長,對狗的情緒判斷力也隨之上升。意思是越小的小朋友越不清楚狗現在在想什麼,可能也因此更容易被咬傷。
『大多數被狗咬情境是被"熟悉的狗"在"日常生活"中咬傷。』
這個研究主要是要提醒所有的狗飼主要能了解家裡狗兒的情緒,同時也要教導孩子與狗相處的方法(比如說狗緊張時會舔嘴、打哈欠、伸懶腰;當狗生氣時不要逃走、不要伸手觸碰;哪個位置不要摸;觀察動作、聲音、尾巴及表情等等)同時要避免隱藏的被咬風險(比如用柵欄隔開彼此、教導小孩不要在小狗睡覺或吃飯時打擾以免嚇到他引起反射咬人。)或許做好諸如此類的配套措施,才可能說服不贊成養狗的家人吧。
參考文獻:Interpretation of Dog Behavior by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