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檢耳鏡跟剃剪有乾淨嗎?

2020-06-12

檢耳鏡跟剃剪可以說是每個動物醫院必備的工具,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工具也有可能成為細菌的溫床,甚至導致院內感染產生?讓我們先從檢耳鏡開始談起!

一篇調查研究顯示,從50家動物醫院各收集兩個檢耳鏡套,總共100個樣本進行培養,其中有29個培養出細菌或黴菌,這些菌種包括:黃桿菌(Flavobacterium brevis)、假單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Pseudomonas alcaligene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spp.)、芽孢桿菌(Bacillus spp.)、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酵母菌(Malassezia spp.)。不過由於各家醫院清潔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很難歸納出哪種消毒劑或清潔方式才是最有效的。為了測試不同消毒方式的效果,另一組團隊設計出一個實驗來做驗證。他們將60個全新的耳鏡套滅菌後泡入含有假單孢菌的菌液,之後依照不同清潔方式分為6組:

  1. 對照組(不做任何清潔)。
  2. 用乾的滅菌紗布及棉棒擦拭後用自來水沖洗。
  3. 用沾有70%異丙醇(isopropylalcohol)的滅菌紗布及棉棒擦拭。
  4. 用耳鏡專用的清洗容器(Speculum Cleaner)裝Cetylcide II溶液的來回清洗5次。
  5. 用滅菌容器裝Cetylcide II溶液,浸泡20分鐘。
  6. 用滅菌容器裝chlorhexidine gluconate 2%,浸泡20分鐘

註:Cetylcide II為Cetylcide公司出的一款非酒精性抗菌消毒液

耳鏡套經過清洗之後自然風乾,接著拿去做細菌培養,結果顯示Cetylcide II溶液及chlorhexidine gluconate 2%浸泡20分鐘的滅菌效果最好,都沒有細菌長出來,其他組別則是部分的耳鏡套會培養出細菌,至於沒做任何清潔的對照組則是不意外的通通長滿了細菌。

再來看看剃剪的部分,一樣是調查各個動物醫院所使用的剃剪是否能培養出細菌,在60間受測的動物醫院中有31間的剃剪可經由棉棒拭子採樣的方式培養出細菌,其中屬於皮膚致病菌的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taphylococcus schleiferi及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假單孢菌(Pseudomonas spp.)及放線菌(Actinomyces spp.)。另外還有培養出大腸桿菌(E. coli)及腸球菌(Enterococcus spp.),代表剃剪可能間接受到糞便汙染。此外還有一些葡萄球菌是屬於人類的致病菌,推測很有可能是經由動物醫院內的工作人員接觸傳遞而來。

進一步針對剃剪清潔的方式分析,如果使用剃剪專用的抗菌清潔劑,細菌培養的陽性率(33%)會比使用一般抗菌劑(77%)或無抗菌效果的剃剪清潔劑(50%)還要來的低,至於剃剪的清潔頻率(每次使用後清潔vs每週清潔vs髒了才清)以及存放位置(工作區檯面vs櫃子抽屜)則跟細菌培養陽性率無關。

基於這個調查的基礎,另一組團隊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開箱評測市面上常見的剃剪清潔劑。首先將70個全新的剃刀高溫高壓滅菌後泡入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假單孢菌及大腸桿菌的菌液中,之後將這些剃刀依據不同的清潔方式分為7個組別:

  1. 對照組(不做任何清潔)。
  2. 生理鹽水浸泡20分鐘 。
  3. 70 %異丙醇(isopropylalcohol)浸泡20分鐘。
  4. 2% chlorhexidine浸泡20分鐘。
  5. 剃刀專用清潔劑(Clippercide®,成分為45.6% isopropanol+0.41% o phenylphenol)作用10分鐘 。
  6. 剃刀專用清潔劑(Cool Care Plus®,成分為63.2% ethanol+0.1% o-phenylphenol)作用10分鐘。
  7. 剃刀專用清潔劑(Oster® Disinfectant Spray,成分為44.25% ethanol+0.33%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0.25% o-phenylphenol)作用10分鐘。

結果顯示70 %酒精、2% chlorhexidine及Cool Care Plus®的抗菌效果最好,都沒有細菌長出,其他組別則會培養出不等數量的細菌。雖然酒精跟chlorhexidine的效果似乎不錯,但剃刀長時間浸泡在這兩種液體中可能會產生鏽蝕問題而縮短使用年限,因此如果平常是使用這種方式消毒剃剪的話就要留意這個問題。

看完這些消毒劑開箱文,是否就能告訴我們哪種清潔劑最好呢?答案恐怕是讓人失望的。首先是這些實驗都是使用特定菌種去模擬耳鏡或剃細菌汙染的情況,實際上醫院內可能存有其他菌種,因此實驗中所使用的消毒劑不見得對其他菌種也有相同效果。另外實驗中使用的是全新的耳鏡套或剃剪,但正常情況下這些器具使用一段時間後表面多少會有些藏汙納垢的刮痕,這些都會增加消毒的難度。這些研究最主要是要提醒我們留意這些常用的檢查工具是有可能成為細菌傳染的媒介的,如果擔心的話不妨參照這些實驗方式做細菌培養來檢查自己的器具消毒方式是否夠乾淨!


參考文獻

  1. Evaluation of Otoscope Cone Disinfection Techniques and Contamination Level in Small Animal Private Practice. Vet Dermatol. 2010
  2. Evaluation of Otoscope Con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cedures Commonly Used in Veterinary Medical Practices: A Pilot Study. Vet Dermatol. 2006
  3. Evaluation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Clipper Blades in Small Animal Private Practice. J Am Anim Hosp Assoc. 2016
  4. Evaluation of Commonly Used Products for Disinfecting Clipper Blades in Veterinary Practices: A Pilot Study. J Am Anim Hosp Asso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