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炎性腸病的診斷
2019-04-16
〝治療疾病時,嚴重的疾病用減法,一般的疾病用加法〞
這句話的出處是去年年底獸醫內科學期刊的一篇慢性腸道疾病的回顧論文,意思是嚴重的疾病在診斷的第一時間應該合併所有的治療,在症狀慢慢改善之後逐一減掉(文獻中慢性腸道疾病的治療包括抗生素、益生菌與免疫抑制藥物)。而一般的疾病,則應該以最單純的方式投藥,若症狀沒有緩解,則在加入其他的合併治療。
所謂減法與加法。發炎性腸病需要採樣確診,而診斷之後的治療方式五花八門。文獻中發現,雖然坊間有許多慢性腸炎的治療方式,但真正有經過嚴謹統計驗證的治療方式只有如下:
- 水解蛋白(或是排除過敏原)的飲食能短期控制慢性炎症性腸病。
- tylosin 治療可以控制部分的狗的腸病。
- 單用類固醇或Budesonide可以短暫地控制狗的免疫性腸病。
- 合併益生菌與類固醇能夠短暫地控制狗的免疫性腸病。
其次,少量證據顯示:
- metronidazole和類固醇合併治療能夠短期控制貓的免疫性腸病。
- enrofloxacin能治療因侵犯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肉芽腫性結腸炎。
- 類固醇能短期控制貓免疫性腸病且得到緩解。
- 當類固醇無效時,cyclosporine或許能用來控制狗的炎症性腸病。
治療疾病是一門藝術。即便是有很多guidelines能夠依循,但時常也會因為合併其他疾病或是不同的生理狀況而需要有因應的計畫改變,每個疾病都是獨一無二,很難有標準操作流程。積極的治療必須要考慮到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搞得更複雜、慢慢監控病情逐一加入其他療程則要擔心會不會延誤病情。
人生,好難。
參考文獻:Narrative review of therapies for chronic enteropathies in dogs and cats, 2019